秦始皇“书同文字”在“正用字”方面的历史功绩On Historical Merits of Qin Shihuang's Policy about 'Unification of Written Languages' in Correct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刘杨;
摘要(Abstract):
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包括"正字形"和"正用字"两方面的内容。当今研究汉字的学者对秦始皇"书同文字"在"正用字"方面的效果认可度不够,认为秦、西汉早期汉字的使用仍然不规范。通过分析新发现的里耶秦简(一)8-461木方所记载的有关文字使用规范的内容,结合阜阳汉简《苍颉篇》、北大汉简《苍颉篇》的发现,可以断定秦始皇"书同文字"在"正用字"方面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书同文字;用字;里耶秦简;苍颉篇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9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出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汉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W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刘杨;
DOI: 10.16140/j.cnki.1671-5330.2021.03.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6.
- [2]陈昭容.秦系文字研究:从汉字史的角度考察[M].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2003:101-104.
- [3]徐莉莉.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异文考察[C]//中国文字研究:第2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328-329.
- [4]黄珊.关于银雀山汉简“无”“无”“毋”从混用到分化的历史思考[C]//张显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2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47.
- [5]钱玄.秦汉帛书简牍中的通借字[J].南京师院学报,1980(3).
- [6]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研究[C]//张显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355.
- [7]张世超.战国秦汉时期用字现象举隅[C]//中国文字研究:第1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89.
- [8]张标.“书同文”正形说质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1).
- [9]张世超,张玉春.汉语言书面形态学初探[C]//秦简文字编.东京:中文出版社,1990:25-26.
- [10]刘又辛.《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读后[C]//刘又辛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2-233.
- [1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简(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32-33.
- [12]张春龙,龙京沙.湘西里耶秦简8-455号[C]//简帛: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5.
- [13]胡平生.里耶秦简8-455号木方性质刍议[C]//简帛: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4.
- [14]张世超.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文字学启示[J].古代文明,2014(4).
- [15]陈侃理.里耶秦方与“书同文字”[J].文物,2014(9).
- [16]陈斯鹏.说“买”“卖”[C]// 陈斯鹏.卓卢古文字学丛稿.上海:中西书局,2018:64-72.
- [17]刘乐贤.秦汉行政文书中的“谩”字及相关问题[C]//简帛:第1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33-150.
- [18]赵平安.云梦龙岗秦简释文注释订补:附论“书同文”的历史作用[C]//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69-378.
- [19]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2:246-251.
- [20]胡平生.汉简《苍颉篇》新资料的研究[C]//简帛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32-349.
- [21]林素清.苍颉篇研究[J].汉学研究,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