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卢梭情结——西方思想传播的传统制约
牛秋实;
摘要(Abstract):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理智上倾向西方而感情上留恋中国的倾向,所以卢梭对西方城市生活的批判对他们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知识分子的超脱与浪漫成为他们热捧卢梭的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其中,刘师培更是成为近代宣传卢梭的积极分子,他传播卢梭的思想始于《中国民约精义》。此文在当时传诵一时,通过研究发现,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的赞美特别符合中国文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种理想社会是以许行的"并耕"为特色的平均主义无政府社会,可见西方思想传播所受到的传统的制约。所以卢梭的学说成为刘师培式无政府主义的重要理论,在刘氏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刘师培;卢梭;民约论;无政府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牛秋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关于光复会的资料,见陶成章.浙案纪略.载柴德赓等编.辛亥革命[M].第3册.
- [2]李书城.学生之竞争.湖北学生界[J].(二)(1903年2月).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60年版,卷一.
- [3]杨笃生.新湖南.(1903).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集[M].卷一下.
- [4]林獬.论合群.中国白话报.1904.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集[M].卷一下.
- [5]自然生(张继).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苏报.1903.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集[M].卷一下.
- [6]刘师培.论学生之非叛逆[J].苏报.1903.
- [7]蔡元培.释“仇满”[J]..苏报,1903.
- [8]中江笃介的译本.民约译解.收入中江兆民全集.第一册[M].东京:岩波书店,1983.
- [9]有关民约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可参见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修订本)[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2.
- [10]旒其.兴国精神之史曜.(录一章).河南.第4期,1908年5月,载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集[M].卷三.
- [11]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 [12]梁启超.自由书[M].台北:中华书局,1979.
- [13]梁启超.新民丛报[J].1903,(25).
- [14]刘师培在中国民约精义中对儒家传统的继承与批判见Hao Zhang,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Searchfor Order and Meaning,1890-1911(Berkley: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1987.
- [15]刘师培:《中国民约精义》,载刘申叔先生遗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 [16]李妙根.国粹与西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 [17]韦裔(刘师培).悲佃篇.载民报[J].第十五期,1907.
- [18]杨笃生.新湖南.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集[M].第1卷下.
- [19]申叔.非六子论.原载天义报[J].第8、9、10卷合册,1907年10月30日发行,转引自李妙根国粹与西化[M].
- [20]刘师培.古学起源论一.国粹学报[J].第一年,1905,(8).
- [21]罗志田.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载中华文史论丛[J].第72辑,2003.
- [22]刘师培.人类均力说.钱钟书主编、朱维铮执行主编.刘师培辛亥革命前文选[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8.
- [23]刘光汉、林獬.许行(按语)收入中国民约精义.
- [24]刘师培.利害平等论.刘申叔先生遗书[M].
- [25]忱当.俄杜尔斯特致中国人书节译(按语).天义.第11、12卷合册,1907年11月29日,转引自[韩]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