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Some Thoughts on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Compou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刘强
摘要(Abstract):
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及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及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相衔接等方面尚面临问题。为此,有必要合理解决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的机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配置、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问题,从而在相应培养模式下更好地培养具有职业理念、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机构建设;专业设置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3年度青年专项资助项目“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XJK013QGD004)
作者(Author): 刘强
DOI: 10.16140/j.cnki.1671-5330.2019.06.02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强.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特点、政策与理念[J].武陵学刊,2019(6):148-154.
- [2]李芬莲.知识产权教育之探索[J].电子知识产权,2007(10):1.
- [3]李玉璧.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及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5(5):58-63.
- [4]周园.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寻——以知识产权服务业需求为导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8):95-102.
- [5]钱建平.论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错位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10(6):254-256.
- [6]叶美霞,曾培芳,李羊城.德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8(5):82-85.
- [7]刘彬.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体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13(12):86-91.
- [8]袁娟,宋鱼水.知识产权人才管理与开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63.
- [9]钱建平.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33-36.
- [10]钱建平.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13(2):93-94.
- [11]杜伟.高校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政法论丛,2013(6):121-126.
- [1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4.
- [13]邱洪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推进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16(10):89-93.
- [14]王珍愚,单晓光.略论中国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与完善[J].法学评论,2009(4):119-124.
- [15]刘强,胡姝娴.人工智能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的困境及变革路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9-137.
- [16]王博雅,向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知识产权,2018(2):82-89.
- [17]黄汇,石超然.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2):63-68.
- [18]曾培芳,叶美霞,刘红祥.中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227-230.
- [19]拉瑞·奥尔曼,姆拉泽·西尼拉,高木善幸.知识产权教学最近的趋势与挑战[A].高木善幸,拉瑞·奥尔曼,姆拉泽·西尼拉.知识产权教学原理与方法[C].郭寿康,万勇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0.
- [20]段晓燕.“三师同堂”知识产权开放课进法院[N].法制周报·法院周刊,2015-05-07(10).
- [21]郑友德,孙鉴.关于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构想[J].电子知识产权,2007(1):40-43+47.
- [22]梁慧思.在商学院进行知识产权教育[A].高木善幸,拉瑞·奥尔曼,姆拉泽·西尼拉.知识产权教学原理与方法[C].郭寿康,万勇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70.
- [23]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49-53.
- [24]刘强.人文精神与我国知识产权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0-96.
- [25]王国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0):41-42.
- [26]侯莹,杨登才,朱相宇,张丽.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合作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54-56.
- ① 除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外,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还包括对理工科及其他文科专业学生进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容,后者对于提高从事知识产权创造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也有帮助,但是其目标并非培养专门从事知识产权职业的人才,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 (1)有学者提出的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分类为:基础课、特定领域高级课程及实践性课程。参见王珍愚、单晓光:《略论中国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 (2)参见《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的通知》(教高[2013]8号);禹爱民:《湖南打通理论与实务阻隔之“墙”》,载《人民法院报》2015年3月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