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笔下传奇人物形象的深层次内涵
张磊;
摘要(Abstract):
二月河在其三部"皇帝系列"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传奇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人物形象,既洋溢着封建社会特定人群的精神面貌和风骨气质,也承载着作者复杂厚重的情感和微妙细腻的心理。他们有着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身上充满了超越常人和历史的传奇性,而且又不失艺术的真实性。作者通过重点刻画这些人物形象,并反复突出这些人物形象的传奇性,从而将三部"皇帝系列"小说的艺术水平和价值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深入探讨这些传奇人物形象的深层次内涵,不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知小说的思想内容,重新审视小说的意义和地位,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丰富对小说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KeyWords): 二月河;皇帝系列小说;传奇;人物形象;内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冯兴阁.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 [2]杨世伟.评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J].文学评论,1997,(5).
- [3]张德礼,桓晓红.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 [4]丁怡琴.论儒家思想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创作的渗透[J].宿州学院学报,2010,(9).
- [5]许宛春.论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思想文化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 [6]王文霞.家国视野下的艰难“承担”——析二月河历史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 ①载于《杂文界》1988年第5期。
- ①1960年,河南省唐河县发生严重饥荒,百姓而死者甚多。中共唐河县委第一书记毕可旦,屡求上级放粮赈灾,均被拒绝,且受呵斥。毕可旦不堪屈辱、愤懑,绝望之至,遂于11月23日凌晨1点左右,偕夫人刘桂香、二儿子毕剑增及3个女儿一起跳井自杀。剑增最后跳井,须臾爬出,大喊“救人”。于是刘桂香先获救,而毕可旦及3个女儿身亡,史称“唐河事件”。当天,中共唐河县委向中共南阳地委呈报了《关于反动分子毕可旦的罪恶和对其开除党籍的报告》,列举了毕可旦的种种“罪行”,冠以“惨无人道,杀害全家”的罪状,诬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动分子”、“混入革命内部的异己分子”、“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的“叛徒”,说“他残害了唐河人民,又残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完全丧失了人性,是地主阶级向人民实行绝望性摧残报复的代表人物”。两天后,中共南阳地委即批准了此报告。刘桂香因之悲伤过度,精神失常,旋即上吊自杀,一时轰动全国。参见赵宗礼文章《以“左”反“左”酿成的唐河事件》,载于《炎黄春秋》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