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及空间分异研究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Anhui Province
金长宏;唐睿;
摘要(Abstract):
为探明安徽省2010—2019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集聚特征,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安徽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与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大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安徽省2010—2019年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度最低在0.8以上,关联度高,相互作用明显。安徽省的耦合协调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形成了以马鞍山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带,且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加强。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KeyWords):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金长宏;唐睿;
DOI: 10.16140/j.cnki.1671-5330.2022.05.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艳娜,何刚,张贵生,等.皖江示范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空间分异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6):2865-2874.
- [2]杨洁,季明川,杨萍,等.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326-331.
- [3]刘浩,刘树霖.高质量发展框架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37(13):112-116.
- [4]郭晓鸣,张克俊,虞洪,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 [5]刘依杭.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1(3):58-65.
- [6]夏金梅.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时空观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5):147-153.
- [7]马长发,朱晓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5):99-105.
- [8]俞云峰,张鹰.浙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J].治理研究,2020,36(4):43-49.
- [9]杜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21.
- [10]蔺亚娟.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