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史观念中的“叙事—阐释”模式——以《史记》的书写与接受为中心
秦维;
摘要(Abstract):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一直是文学考量的对象,并且是古代叙事观念生成的源头之一。本文在文史会通的背景之上,以《史记》的书写与接受为中心,参照西方新历史主义的"叙事—阐释"理论,探讨情节编排、形式论证、意识形态三种主要的阐释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古代文人对这三种方式的体认。
关键词(KeyWords): 《史记》;历史;文学;叙事;阐释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秦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2](宋)朱熹.孟子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3](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4](南朝梁)萧统编.文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5](清)金圣叹.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M](第三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 [6]闻一多.《歌与诗》[A].见:闻一多全集[C](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1982.
- [7]徐复观.徐复观文集[M](两汉思想思第三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 [8](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C](第七十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36.
- [10]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M].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1]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 [12](唐)刘知几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13]海登.怀特.历史主义、历史和修辞想象[A].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14]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 [1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16](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17](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4.
- [18]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 [19](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 [20](晋)陈寿著.卢弼集解.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2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