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星云;
在有些哲学教科书中,关于“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这一定义,只注重矛盾特殊性与事物的质的联系,忽视了矛盾普遍性的作用,这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从本体论来看,第一,它难以说明不同事物的同源性。第二,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转化。从认识论来看,第一,有碍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第二,看不到已有知识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第三,在形式逻辑上也排除了类比的方法。第四,也使事物变得难以表述。因而,质的这一定义,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2006年06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方运战;
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紧抓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放松;稳定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两个飞跃”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五个方面。这些理论紧扣中国国情,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06期 8-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耿劲松;
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继承历史上的人文传统,从人类发展的理想,特别是从经济事实和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出发,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新人作了充分的论述和概括。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新人思想,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提出“四有”新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新人的理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2006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王春梅;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完善和发展。学习和研究这些发展思想对于理解邓小平理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王俊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成果,也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2006年06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杨军剑;
国内外关于社会管理的研究表明,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职能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社会转型期改革的深化提供了现实依据。从思维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思路和对策有助于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重构。
2006年06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顾青;
介绍了有关社会风险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风险的特点,提出防范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2006年06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郭成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现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路和措施。
2006年06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吕震乾;
公共行政不仅包括国家行政,而且包括社会公共行政;国家行政和社会公共行政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关系。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和NGO本身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社会公共行政和NGO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和功能的更大发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法律方面尤其在行政法上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公共行政及NGO的研究。
2006年06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陈卫东;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党性修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发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6年06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时瑞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一些负面性的东西,特别是国外一些不良习惯,生活观念也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来到中国,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作为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不同程度的也受到一些冲击,针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
2006年06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常全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活动也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如趋利观念、独立观念、时间与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多样化观念等。针对这些新观念的出现,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想方设法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
2006年06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王荣珍;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而如今中等收入者比重还很小,还存在着制约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的因素。应通过规范初次市场秩序、加大政府宏观调空力度、提升人力资本、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中等收入者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力促更多的人以正当途径进入中等收入者群体。
2006年06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杨群;
随着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不仅面对着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双重挑战和激烈竞争,也面对着发展模式选择所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在我国,民营企业占有相当的比重,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创新道路等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要求,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本文主要是破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意在谋求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2006年06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巫修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无形中陷入了两个误区:重教书轻育人和忽视师德建设。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法制化,不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6年06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周林科;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高度,阐述了内部审计在当代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理念。
2006年06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肖菲;
开征社会保障税,逐步由国家统筹形成基本社会保障基金。根据我国国情正确定位社会保障税遵循的基本原则,合理设置税法要素,纳税义务人范围的界定、计税依据的规范统一、税目与保障项目的适应、税率的制定、税种的归属及相关措施的配套等内容将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核心问题。
2006年06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芦江涛;
30年前的金融业与今天的金融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是金融创新,正是金融创新在改变着金融业的内涵。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创新已成为今后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金融创新本身出发,并针对我国金融创新相对落后的现状,提出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2006年06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王振生;
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主题。而司法权的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本文对司法权的含义及本质、司法权独立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司法体制使司法权的真正独立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变革我国司法体制、实现司法权真正独立的基本思路。
2006年06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柯新凡;
董必武法制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法制思想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法制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源头。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依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006年06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石茂生;吴礼宁;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重要精神基础,建设法治国家首先需要培养国民对法律的信仰。信仰的多元是中国的特点,中国当前面临着信仰危机。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的权威,使国民参与到法律治理的过程中,是培养国民法律信仰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2006年06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宋汉林;
执行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被执行人、法院和政府信用缺失是导致执行难的主要原因;民事强制执行是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强有力的保障,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民事强制执行难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必须系统的解决执行中各方主体的信用问题,以被执行人、政府、法院三大主体的信用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2006年06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孙远路;
从土地占有状况、阶级结构、技术条件三方面看,建立在中古田制基础之上的征兵制在北宋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取而代之的募兵制,这是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并对北宋一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06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王双见;
晚期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冲突逐步深入,地方财权从太平天国时期不断的扩大,而清廷也不甘丧失财权统一,与地方进行了争权斗争。最终,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税费上的划分。
2006年06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孙朝阳;
在中国女性节烈史上,节烈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社会精英和统治集团不断鼓吹节烈、加强节烈理论建设的过程;另一条主线是节烈思想不断下移、逐渐世俗化的过程。
2006年06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刘季富;
“竹夫人”并非指人,而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夏季纳凉用品,它的出现当在西汉以前,直至唐代,其名称有多种多样,至北宋,开始以“竹夫人”冠名。
2006年06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戴宁淑;
受明清进步思潮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开放的性格特征、自由的婚嫁观念和自强的精神风貌的女性形象。透过这些从容于礼法之外的光辉形象,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想脉搏。
2006年06期 76-7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刘楷锋;
前人在对王实甫《西厢记》剧中人物的评价中,对崔莺莺性情灵慧这一方面的表述并不十分充分我们认为作家在描写崔莺莺这个戏剧人物时,采用许多细节着力刻画了她聪明机智的一面。崔莺莺的灵慧不仅表现在“闹简”、“赖简”等戏剧冲突中,而是表现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各个方面。具有此特征的崔莺莺这个戏剧人物的产生与当时思想解放这一大前提下的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有关。
2006年06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吴宇;
本文对近10年来学者对朱熹诗歌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阐述了朱熹研究的现状,以及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并反思这一研究应有的全面性、公正性,指出朱熹诗歌研究的道路应该更宽、更远。
2006年06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王璐;
王梵志的诗歌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是我们了解初唐时期世俗生活的重要材料。以王梵志的诗歌作为载体,从饮食与博戏两方面入手,将其诗中涉及的初唐时期的饮食与玩乐状况加以研究,有助于观照初唐世俗生活的深处。
2006年06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黄蜜;
海派小说雅俗互动态势的形成与上海作为西方各国的租界,全面移植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上海的现代消费文化环境中,海派小说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写作色彩,这是海派小说通俗性与世俗性品格获得的根本原因。同时,上海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又使海派小说超越了俗性特征,与世界新潮携手,攀上了先锋文学的高度。
2006年06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何可;
近几年,“狂”以各种形式频繁出现在报刊杂志、网络语言以及我们的日常口语中。本文将依据一些语言实例来分析“狂”的语法和语义方面的特点、它的发展变化以及它活跃在当下语言中的原因。
2006年06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李巧慧;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水意象表现了斯蒂芬意识的混沌、精神的净化和艺术的再生。作为小说文学艺术和思想内容的灵魂,水意象不但揭示额主人公的精神成长历程,而且见证了乔伊斯的文学衍变轨迹。斯蒂芬的精神困境和不懈追求揭示了现代人的深层精神危机,只有意识的能动才能消解社会的精神桎梏。
2006年06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杜艳青;
《金瓶梅》称谓语丰富多彩,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明代称谓和明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认为《金瓶梅》称谓语的特点主要有:一、趋亲性;二、变异性;三、等级性。透过这些特点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问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内涵。
2006年06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傅书灵;
《歧路灯》中“的”可以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完成、实现或持续、进行,动态助词“的”出现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元明以后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中已经萎缩,但在中原官话和汉语其他方言中还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2006年06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耿楠;
本文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语法观的指导下,对“时候”及其前的定语成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写和分类,并总结了“时候”的三种语义关系。此外还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时候”和“时间”前的定语成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两词的用法进行了辨析。
2006年06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史明兰;
在自然语言中,歧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英语中有些歧义是由于英语句子的线性结构所致。本文从句法结构这个层面分析了一些由介词短语引起的英语歧义句。文中提出的避免或减少这类歧义的具体方法,将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2006年06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刘靖宇;
在语篇连贯的背后起作用的是人们复杂的认知机制,读者根据语篇本身和语境等因素构建起容纳语篇各组成部分的框架,从而形成心理连贯。连贯是心智与语篇互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对语篇连贯具有最佳的阐释力。
2006年06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张先刚;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表达被动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缺项使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成为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比研究英语被动句的语义价值,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被动的方式,归结出英文被动句汉译的基本技巧。
2006年06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娄亚民;
日语使役表现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关系。本文从使役表现的分类人手,分析了自动词使役句和他动词使役句中,助词的作用和意义。
2006年06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杨清平;
对于需要反复提及的一个名称或概念,英语习惯于变换用词,以避免重复;而汉语倾向于重复,以求名称一致。本文试图深入系统地揭示英汉语这种用词习惯差异,并探讨英语用词变换的规律和方法,旨在说明英汉互译中如何体现这一习惯差异。
2006年06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喻志学;
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为基础,分析歇后语在语义上的隐含性、语境上的关联性及其强调性。
2006年06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吴向东;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也即一个民族文化的密码。在外语教学中讲授目的语的隐喻的核心部分,能使学习者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提高交际的成功率和效率。
2006年06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杨秀兰;
词义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准确把握和理解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然后用恰到好处的汉语去翻译,才能再现原语的信息,进而达到完美的翻译效果。
2006年06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王家政;
通过世界和我国师范教育历史发展的大视野,审视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开始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后,地方师范院校的迅猛发展,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我国包镖括地方师范院校在内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的迅速解体重构,文章认为都是合乎教师教育发展规律的演变。在这剧烈而迅急的演变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虽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应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锐意进取改革转型,昂首阔步地走进教师教育新体系。
2006年06期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马颜萍;赵丽欣;
本文试从如今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寻找一个视点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存在的与教师有关的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探索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与成长过程,并提出了以若干教师共同体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思路。
2006年06期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宋红霞;
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平等,提高教育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教育的主旨所在。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永恒理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促进教育平等和提高教育效率可以并行共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二者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发展状态。
2006年06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何湘平;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做中学”和“用语言做事”的教学方法;“任务”的定义及其启示,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行性及其具体的应用方法;务型教学确实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
2006年06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张建雷;
本文认为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能对学校建构学习型组织的价值意蕴进行清楚认识,体现在:突显了当前学校面临的核心问题;丰富了学校组织变革的愿景目标;反映了学校组织变革有效途径的必然选择;为学校组织变革提供了发展策略上的有效启示。
2006年06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朱琼;孙世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中的精髓,而作为生活教育整个理论体系之一的“生活即教育”则又占据本体论和核心的位置。它是生活教育的根源、始基或共同基础,是生活教育的主体、精华和本质特征。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2006年06期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刘志庆;
<正>2006年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学术年会于5月26日—27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创新·质量”。来自全国21个省区、50多所地方院校的校(院)长、郑州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师训科长、进修学校校长、郑州校长培训班全体学员及郑州师专部分教师代表共4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开幕式、郑州教师教育网站揭牌仪式、主题报告、代表大会、分组讨论、闭幕式等六个阶段进行,兹将会议进行情况分述如下:一、开幕式简况
2006年06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杜红芳;
五年制专科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管理不能完全照搬中学或大学的办法,要借鉴中学的经验,融合高校的做法,创新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06年06期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李驰;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调整农村教育的培养方向,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对农村科教的投入和支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因此,农村教育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必然的正确选择。
2006年06期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韩松青;
从订刊成本、管理方式、阅读习惯、情报共享、信息传播速度、内容扩展、资源开发、阅读效益等8个方面论述了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各自的相对优势与不足,论述了印刷型期刊虽然在阅读习惯和单册传递方面占优势,但电子型期刊在订刊成本、管理方式、情报共享、信息传播速度、内容扩展、资源开发、阅读效益等方面占有优势,分析了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相互影响的因素,指出了两者的采集途径,特别指出了充分利用电子型期刊及网上免费资源,走联合订购、资源共享之路。
2006年06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李淑华;
高校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原始馆藏数字化,改革传统档案信息采集方法,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数字化采集模式,注意保存与维护。本文就高校数字信息化档案的利用,安全问题进行了认识。
2006年06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吴庆利;
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现着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气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天才。本文就传统图案的设计思想和历史发展中几个重要阶段的特征等几个问题作了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2006年06期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