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政治·哲学

  • 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苑申成;

    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批判和扬弃、结合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全面的、本质的和发展的。

    2008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论胡锦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冯昌雨;

    十七大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民情和时代要求出发,高瞻远瞩,提出了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而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及其发展中的基本特征。

    2008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牛月永;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这是十七大一大亮点。这一新提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整合、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体系的发展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2008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政工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

    颜旭;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存在着一个"政工场"。开展对政工场的研究,最大限度地优化政工场,对更好地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工场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其环境、结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2008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弘扬红旗渠精神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王爱云;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2008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社会转型时期行政文化革新与行政腐败防治浅探

    熊小伟;

    行政腐败实质上是行政人员思想文化消极颓废的外在表现;革新行政文化具有防治行政腐败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增强行政人员拒腐防变的心理屏障,是有效防治行政腐败的理性选择;革新行政文化,防治行政腐败的路径选择:革新行政观念、创新行政制度文化的约束机制、吸收借鉴中外行政文化的积极成果。

    2008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韩国新村运动与五山模式的农民思想教育

    臧勇;

    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五山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讲,成功的原因在于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韩国新村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热情,注重农民的精神培育。五山模式引导农民制定道德规范,这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008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浅谈案例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李洪军;苏加毅;

    高校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案例选择环节、班级讨论环节和案例总结环节。同时,高校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要破解三个认识误区:第一,案例教学是万能的,理论教学可多可少;第二,案例教学模式是固定的,模式创新可有可无;第三,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可大可小。

    2008年01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陈彪;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结合教学与管理实际,如何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保障机制的建立、科研氛围的营造,培养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途径。

    2008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浅析老子“道”的思想

    马遥;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2008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经济·法律

  • 自卫权的行使与武力反恐的合法性问题——以预防性自卫为视角

    张帅梁;

    自卫权的行使在国际法理论和国家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反恐与自卫权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一些灰色区域。本文拟从预防性自卫的角度来评析武力反恐的合法性问题,并提出恐怖主义全球治理的管窥之见。

    2008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深圳公开处理卖淫嫖娼的思考

    蒋连舟;

    透视深圳福田警方公开处理卖淫嫖娼,可以看出公安机关对人权的漠视在深层次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权力机关对法制的公然藐视和破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一大障碍,公安机关高度集中的权力应通过分权并置于司法监督之下,应主动建立和谐良好的警民关系。

    2008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我国FTA原产地规则浅析

    王雪平;

    文章总结了我国所参与的FTA的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不同FTA原产地规则的相互比较以及对我国FTA原产地规则不足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供我国在制定FTA原产地规则时参考。

    2008年01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统计执法的博弈分析

    杨志勇;

    目前我国统计数据失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并引入重复博弈研究了统计执法中数据报方与查方的关系,从统计执法的角度揭示了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8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王忠军;

    以菏泽为例,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首先从企业竞争力、建设布局、企业主素质、发展资金、资源优势五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指出了支撑菏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渐趋消失的问题;其次从提升产业层次与水平、加快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主素质、拓宽融资渠道、恢复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地方明星企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与思路,尤其强调了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立足本地企业打造地方明星的措施。

    2008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实现中原崛起的思路与对策

    杜宝花;

    随着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地处中原的河南如何实现崛起,已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根据河南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通过强力推进工业化,加快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进程。

    2008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空巢村”的隐忧与治理

    彭迈;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空巢村"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虽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不可否认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隐忧,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空巢村"现象产生的原因、负面影响,提出了治理"空巢村"的思路与对策。

    2008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中西方财富创造机制认识的历史探究

    黄金;

    财富问题是贯穿文明时代经济实践始终的根本问题,中西方在财富创造机制的认识路径、理论范式上大相径庭,两种认识论各有利弊。取长补短地将中西方对财富创造的认识运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2008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历史·文学

  • 试论王符的圣贤思想

    李桂花;

    东汉后期的思想家王符在其著作《潜夫论》中,对后期社会流弊及外戚宦官的专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提出"末世"的治理需要圣主贤才的思想主张,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充分论述了圣贤出现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圣贤思想。

    2008年01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论婚姻关系对韩琦家族社会地位的影响

    张彦霞;

    宋代韩琦家族婚配时特别注重门第,同时又注重世代通婚、同年家族联姻以及与皇室联姻。通过这些婚姻关系,韩琦家族与其他家族结成了多边的姻亲网络并迅速渗透于社会上层,整个家族的兴旺期长达一百五六十年。婚姻关系对韩琦家族社会地位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2008年0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袁世凯的人才观论析

    汪效驷;曾黎明;

    袁世凯认识到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首重培养军事和吏治人才,以体用兼备作为人才标准。他主张废科举,兴学堂,育新式人才,重视师资培养和官吏培训。广泛搜罗,兼收并蓄;用人唯才,用其所长;选贤任能,破格提拔是袁世凯用人的基本特征。

    2008年0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匪患冲击下的民间宗教重建——十一联保的启发

    马丹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民间大众宗教,将民间宗教的某一核心问题,如象征一体性与多样性的矛盾,放到匪患的背景来研究。十一联保个案围绕火神庙、胡大仙庙的崛起,说明了乡村现代御匪武装牵动的一系列"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技术和精神的革新。仪典的变革不仅延伸着体制、关系的改造,而且是宗教理性的刷新,是由前现代文明的神秘自然进入民族国家的启蒙阶段。

    2008年0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1950年淮河流域水灾与新中国初步治淮

    刘长生;

    旧中国历代政府水务荒废,黄河南下长期侵蚀淮河水道,致使淮河流域灾害频仍。1950年淮河再次发生流域性水灾,淮河干支流堤坝溃漫无数,村没物毁,损失惨重。严重的灾情引起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关注,发出根治淮河的号召;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治淮工作会议,确定了治淮方针,并成立专门的治淮领导机构治淮委员会。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之下,初期治淮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新中国治淮的良好起步。

    2008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浅析德国绿党兴起的历史背景

    安丽梅;

    绿党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西欧)兴起的具有鲜明个性和富有政治影响力的新型政党。而作为领头羊的德国绿党,无疑是欧洲影响最大的绿党。本文着重从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生态恶化的社会现实、民主政治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德国绿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背景,以期对德国绿党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

    2008年01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谈《山海经》的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

    沈士军;

    《山海经》作为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多学科的价值,而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则为很多学者所忽视。本文试从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这一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和探究其文学价值: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包含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经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层影响。

    2008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先锋文学”的命运

    张静;

    作为一个文学现象,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轰动一时的"先锋文学"早已烟消云散。但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它的价值褒贬不一,尤其是对它在90年代以后的存在状态更是徘徊于"终结"与"并未终结"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从狭义上来说,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团体,以马原、余华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文学"已经终结;但从广义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则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先锋文学,"先锋文学"因而又是永恒存在的。

    2008年01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隐秘灵魂的外射——《野草》中的梦境探析

    任志国;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说过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蕴含着作家自己深沉凝重的生命体验的《野草》,反映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原理,对《野草》中几篇和梦境有关的散文诗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作家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赡的哲学意蕴。

    2008年01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长恨海上繁华尽,遍地人间沧桑情——从《遍地枭雄》探析王安忆长篇小说的创作转型

    廖咏絮;

    王安忆的新作《遍地枭雄》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向我们描述了位于社会底层的都市边缘人的抗争与宿命。在对都市人精神缺乏、行为异化进行深层次拷问的同时,它也标志着王安忆的创作从"上海情结"中隐退出来,开始大胆的创新与转型。本文主要从转型原因、转型表现和转型意义三方面来深层次探讨作家的创作主旨、创作风格以及这种创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明晰从作品转型中凸现出的底层关怀、人文价值以及社会意义。

    2008年01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语言·文字

  • 试探几种修辞格的衔接连贯作用

    杜磊;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联系因素即"篇章纽带",修辞便是多种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本文以英汉语中的排比、反复、省略为例作了初步论析,发现英汉语中的这部分修辞格在美言美语的同时,都还起着极其重要的篇章衔接或连贯作用,其原因在于表层结构的重复性和深层语义或功能关系上的话题同一明确与意义多重相关。

    2008年01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河南安阳方言中的语气词“不咋”

    陈慧娟;

    本文讨论河南安阳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不咋"的具体使用情形及所表达的多种语气。

    2008年01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毛泽东诗词模糊语言特点浅谈

    余成林;

    模糊语言委婉、含蓄,毛泽东诗词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模糊性特点的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且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读来余味无穷。

    2008年01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晚清翻译的赞助问题

    王湛;

    作为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晚清翻译一直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前的研究大都是在传统翻译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从文学系统外部来审视翻译本身,从赞助人的角度考察翻译,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赞助人理论的阐述,结合晚清翻译中的几种赞助模式,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朗。

    2008年01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中国学生的外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李美艳;

    石化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关于它的研究一直伴随着中介语研究的始终,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限制,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许多问题仍然很有争议性。这篇文章试图在继承中外学者关于石化现象研究的各种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出发点,对石化的定义、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等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揭示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2008年01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教育·心理

  • 试论教育的异化

    钟丽佳;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2008年01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论教育中的潜产权

    金如意;

    在潜产权和教育产权的研究基础上,着重描述教育中的潜产权现象,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和功能,以期为教育产权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2008年01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安金玲;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核心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上世纪乃至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分析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2008年01期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中外著名大学管理特征对比

    李娜;

    对世界著名大学的认识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成功教育与成功管理进行借鉴,对这些大学的管理特征进行分析、理解与归纳,有利于我们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本文从三个方面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首先,指明大学的基本职能;其次,重点对中国大学和世界著名大学的管理特征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对比,就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几点。

    2008年01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赵苏阳;

    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为我们发展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国情的职教模式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2008年01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美国研究生教育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董静;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教育,尤其是作为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美国特色的、完整的、规范的教育、培养、管理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借鉴其先进经验,有利于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启示。

    2008年01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研究

    焦安琴;

    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建设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文化体系、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创造有利于社团发展的稳定和谐的高校环境。

    2008年01期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