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本刊特稿

  • 我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校法学教学方式改革

    刘志刚;李幸洁;

    大规模疫情对高校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导致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各地高校开始推行在线教学。在实施在线教学模式实践中,班级虚拟共同体的构建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都是有益的尝试,但同时也存在教师对在线教学规律的把握不足和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高的问题。此次在线教学的实施对高校法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未来高校法学教学应该以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调整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为发展方向。

    2020年01期 No.12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战“疫”视域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究

    陈国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与多元价值选择发展的新态势,面对信息化时代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渗透冲击,尤其是面对当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新冠肺炎"疫情抹黑我们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发扬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2020年01期 No.12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红旗渠精神研究

  • 论杨贵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王全书;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下修建成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在修渠的过程中,红旗渠精神,成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作为主要领导人,杨贵在修渠中也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表现有四:一是人民的情怀;二是坚强的党性;三是担当精神;四是清廉的作风。

    2020年01期 No.12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群众工作方法

    曹彦鹏;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修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共和国最为困难的时期,共产党如何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历时十年将这项工程以一贯之坚持下去并且完成,靠的是依靠群众、广泛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这是建成红旗渠工程、形成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法宝。有效维护群众利益;与群众打成一片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红旗渠修建成功的根本保证。

    2020年01期 No.12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四个自信”视域下红旗渠精神研究

    安邦;王会民;

    诞生于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伟大工程的红旗渠精神,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得益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引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集中凝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其孕育、弘扬和传承过程深刻体现着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

    2020年01期 No.12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周易文化研究

  • 《周易》与“中原学”: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

    范毓周;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典籍,被奉为群经之首,其发端与酝酿形成主要在中原地区。《周易》完善之认识体系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促进作用。

    2020年01期 No.12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周易》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周利明;

    《周易》是我国元哲学之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但是,《周易》由于成书背景的客观条件限制,有部分占卜谶纬的内容需要摒弃,也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继承与弘扬。该文从国际视野与学科领域论述了《周易》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01期 No.12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周易文化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困境与路径

    王志轩;

    安阳周易文化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工作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安阳周易研究会作为保护单位,拟把周易文化分拆为若干具体化的子项目,分别进行申报。"文王演易传说"项目已经基本成熟,正在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20年01期 No.12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政法论坛

  • 毛泽东“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雷树虎;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重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是无产阶级经济思想的根本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其核心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关键是"人的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根本原则。"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是党领导一切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治理的内在要求。

    2020年01期 No.12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金岳霖与冯友兰命运观的比较研究

    赵庆灿;

    金岳霖和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新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和逻辑分析的哲学方法,重新诠释传统理学的重要范畴,建立了各自的形而上学体系,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冯友兰作为现代新儒家已是不刊之论,而金岳霖的学派归属则存在着新儒家和新道家之争。命运观是金岳霖和冯友兰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金岳霖和冯友兰对"命""运"概念之内涵的规定以及性与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或解释性环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明确金岳霖哲学的儒学性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0年01期 No.12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困境与出路

    钟兆松;

    我国固有的附随义务理论难以适应合同法—侵权法二分的法律体系,以合同法救济固有利益并无实益;并且随着诚信原则上升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以诚信原则来确定附随义务,难以起到义务区分的作用,还容易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因此,有必要对附随义务理论加以理清,分析附随义务理论中国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探究其出路。

    2020年01期 No.12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国际私法中反致适用问题研究

    许婷婷;

    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制度,反致的适用历来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反致适用的利弊,认为在遵循现代国际私法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对反致的适用应予以肯定,但需立足于局部限制的定位,同时在反致形式、适用条件上给予法官适当的自由裁量权,以期实现冲突规范选法的灵活性和案件公正裁判。

    2020年01期 No.12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史学研究

  • 清末民初袁世凯的国家观及实践

    田燕飞;

    清末袁世凯在国家观内在思想的驱动下出山,先后历任要职,在促进南北和谈、维护国家利益、缓解边疆危机、民国建立及建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国家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形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一统、民族平等、多重性的国家道德观等方面。袁世凯的国家观是主观性与实践性的产物,展现出历史的进步性和阻碍性的双重特性,在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与转型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20年01期 No.123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浅议明末士人生存与心理动态

    王新博;

    明中期以降,发生了许多与中国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而士人群体的活跃也使得这种变化更加强烈。晚明的社会变动对中国传统的历史走向确实有一定改变,从中也能反思出中国古代历史晚期的种种问题。本文着重以士人群体为主,探讨在此种历史背景下士人群体的社会活动及心理动态。

    2020年01期 No.123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林县黄华山王母祠及相关事项探究

    余全有;

    在林县黄华山散布着众多与王母相关的文化遗迹,而且存在的年代久远,当地民众围绕王母形成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但是,关于王母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未定论。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民俗文化中的"粘连"现象有关。

    2020年01期 No.12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文学研究

  • 刘庆邦小说《神木》的空间批评解读

    严雪明;

    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中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在深化人性的复杂以及表现底层百姓生存困境的主题上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魅力;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表现了作家在现代性上的艺术追求。

    2020年01期 No.12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浙江进呈书目清单与《文选楼藏书记》等四种书目衍生关系考略

    张云波;

    乾隆年间,因纂修《四库全书》,浙江省奉旨开设书局采集遗书,并开具书目初拟书籍大旨。浙江采集书籍繁多,先后十四次进呈。基于此进呈书目清单,衍生出四种主要著述。参与撰写进呈书目清单的黄璋等人将所奏底稿重加编次、整理而成《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四库馆依浙江省进呈书目清单略去书籍大旨而成《各省进呈书目》浙江部分,翰文斋藏旧抄本《天一阁进呈书目》及《文选楼藏书记》则是分别抄录浙江省进呈书目清单的一部分而成。

    2020年01期 No.12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刘濬《杜诗集评》所录陆嘉淑评语考论

    王辰;

    明末清初诗论家陆嘉淑在杜诗学领域卓有建树。他曾发表过不少论杜意见,多数收录在刘濬《杜诗集评》一书。陆嘉淑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杜诗的句法方面。他以"奇""险"评杜诗炼句,注重揭示杜诗的"承前"与"启后"。这些言论短小精悍、立场鲜明、通俗实用,不乏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

    2020年01期 No.12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割股奉亲”所见元代的忠孝观——以元人文集为中心的考察

    刘岳超;

    "割股奉亲"多见于元代史料,其所反映的元代忠孝观可从四个层面进行讨论。首先,"割股奉亲"经元代文人的讨论,其正面形象得以确立;其次,以元人碑铭诗作来看,"割股奉亲"得到了元人的广泛肯定,并被奉为至孝的标准;再次,元代文人将"割股奉亲"所体现的孝提升到了忠的高度;最后,"割股奉亲"通过文人对世家大族,如高昌偰氏家族相关事迹的宣扬,体现了割股奉亲作为至孝的象征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认可。

    2020年01期 No.123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语言学研究

  • 《左传》“享宋公有加礼也”句读辨析——兼谈“有加”的词汇化

    胡波;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享宋公有加礼也"的读法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为"有加"之后是否应该断句。通过对先秦、两汉典籍中"有加"的使用及演变进行考察可知,先秦多用"有加X"结构,两汉由于多音节词增加,因为节律关系,"有""加"联系日益紧密,"有加"逐渐词汇化。多音节的"X"往往前移至"有加"之前,成为"X有加"结构,可以起到凸显、强调"有加"的作用。所以,从先秦共时语言系统来看,"享宋公有加礼"的读法更加符合语言事实。

    2020年01期 No.12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什么A不A”在互动中的否定立场表达特点及其否定机制

    葛锴桢;

    在以往的研究中,"什么"表否定多从语义、语用及其否定机制来进行研究,对能进入此构式的语言成分较少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进入"什么A不A"的形容词的语义特点、"什么A不A"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共现成分。"什么A不A"结构在互动交际过程中表达否定立场,即表达对当下语境中"A"出现的合理性的否定,其特点在于体现了两个立场主体对某一立场客体的不同认知结果。"什么"的反问功能与"A不A"的语义结合是这一结构表否定的来源。

    2020年01期 No.123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现代汉语动态形容词谓语句研究述评

    陈晓燕;

    动态形容词谓语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独特的句型,其语法与语义特征相当复杂。然而,有关动态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却相对比较零散。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将其归入不同的句式,从不同的着眼点对其进行形式和语义描写。解释性研究还相当匮乏,有关动态形容词谓语句形成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以及其句法语义限制的理据等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为后续的有关动态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2020年01期 No.123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汉语字母词语多角度研究的力作——评原新梅《汉语字母词语研究》

    许杨;

    原新梅《汉语字母词语研究》以全球拉丁化浪潮为背景,以丰富的语料积淀和统计数据为依据,重新阐释了字母词语的概念称谓和范围界定等基本理论问题,对汉语字母词语的构成与分类、语体分布与历时演变、区域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编纂与规范汉化等方面,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分析和多角度考察,思考了字母词语规范汉化的标准与原则,提出了教材编写、词典编纂的问题与构想。全书角度多维、见解独到,是近年来字母词语研究难得的力作。

    2020年01期 No.12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教育教学研究

  •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七个要论”

    张荣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其中最核心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七个要论"。一是战略地位论: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二是根本任务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发展方向论:坚持"四个服务"和"四个坚持不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领导权;四是队伍建设论:坚持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四个相统一"和"六个要",努力成长为"四有好老师";五是学科自信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六是路径方法论: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七是协同育人论:构建主渠道与微循环相互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0年01期 No.123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传统文化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若干思考

    范益民;袁静;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不竭源泉,本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涵养意义重大。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理层面梳理两者的关系,围绕两者关系的厘定、内容的选取、方法的思考,尝试性提出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若干建议。

    2020年01期 No.123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从小我到大我——谈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裴彧;

    通过对两种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的教学效果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从大我到小我的爱国主义教学路径优于传统的从大我到大我的教学路径,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小事出发,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020年01期 No.123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小学作文歌教学法及其运用

    郭翠菊;

    小学作文歌教学法,就是将作文要领或"秘诀"编成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小学作文歌教学法具有吟唱性、趣味性、示范性特点和易吟唱、易领会、易感染、易闻见、易掌握的"五易"功能,体现了新课标的设计理念和思想,遵循了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喜欢习作、乐于习作、写作得好。创编和运用小学作文歌教学法既要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和儿歌特点,又要注意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和诵读领会,同时还要因势利导,注意作文歌与作文要领之间的对接吻合。

    2020年01期 No.123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艺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