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柏园;
《易经》作为卜筮之书,其功能在于提供吾人日常生活的各种咨询,其主要的关怀乃是对自然哲学的思考,而不是一种道德哲学的兴趣。与此对立的是,《易传》作为《易经》的一种诠释,其重心不在自然哲学,而是在道德哲学、伦理学与道德形上学。《易经》与《易传》的关系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进化发展的努力,而不是排斥关系,道德哲学正是自然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易传》哲学是以圆善为目标,它融合了《易经》的自然哲学与儒家的纯善哲学。
2020年06期 No.12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郭胜强;
天干地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纪年方法,关于其创始人和起源史界历来有颇多争议。以目前文献资料所见,最早记载天干地支的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最初是分别用天干地支计数排序,后来将两者结合,用两个具体的事物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这就是用来计时。
2020年06期 No.12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王文志;
《剥》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三卦,其象五阴自下渐长,消剥一阳。阴盛阳衰,小人壮而君子病,天下乱局,但有瞬时而止之象。民以食为天,有食则安,无食则乱。卦爻象辞体现的"上以厚下安宅"理念,对治国避乱有诸多启示。本文从《剥》卦爻象变化入手,解析卦象爻辞拟定根由,同时对其体现出的治国避乱理念进行诠释。
2020年06期 No.12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张隽旖;
在我国,法官"造法"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偶然结果,文章借助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剖析、解读了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为指导,对无法可依状态下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行为提出指引建议,即应遵循维护法治秩序、以人为本、谦抑性三项原则,从而确保审判权定纷止争的功能,维护法制稳定、有序发展。
2020年06期 No.12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宋汉林;
民事执行财产调查主要有申请执行人提供型、被执行人申报型、执行机关调查型和检察机关调查型四种模式。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执行机关调查和被执行人报告构成了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各模式之间的协调缺位和基本调查程序规则的缺陷、法律责任的虚置影响了财产调查功能的实现。借鉴域外立法,应通过协调各类财产调查程序之关系、重构调查规则、强化违反程序之法律责任、平衡财产发现与基本权利保障之间的冲突,完善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
2020年06期 No.128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李英哲;
律师在庭审实质化改革中的作用值得重视。以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至今S省办理的132件案件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辩护律师在庭审实质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量刑辩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同时也存在指定辩护律师辩护质量低、律师辩护在举证和质证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无罪辩护与程序性辩护边缘化等问题。现阶段应优化律师辩护制度,增强量刑辩护质量,以提高律师辩护对庭审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应完善立法,进一步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法改革。
2020年06期 No.128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徐朝雨;
2017年8月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使得美国"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互动前景更加引人注目。WTO争端解决机制与"301条款"具有相似性,特别是在内容和程序方面对"301条款"有所借鉴。美国政府行政行动声明的内容和体系地位特殊,在DSU环境下需要协调"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针对"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逐渐一致和逐渐背离两种学术观点,以本次301调查为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301条款"仍将作为美国维护经贸利益的有力武器和两者未来的互动关系难以预测的结论,揭示了当今背景下二者关系的复杂性。
2020年06期 No.128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高宝全;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高校就业工作亟需适应新形势,主动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应对新的各种挑战。文章通过对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路径提出了适时性建议,指出高校应加强就业工作统筹规划,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手段,面向不同类型毕业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充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2020年06期 No.12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刘翠先;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更加紧迫和必要。文章立足于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两者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出发,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提出构建"3+2+1"的育人模式,突出了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竞赛作用的发挥,结合社会层面的实习实践岗位和校企合作两个平台,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2020年06期 No.12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华璐璐;陈茜;
文章以校园文化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传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智慧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新路径,旨在探索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智慧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以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2020年06期 No.12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张乃夫;杨传明;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产生或诱发社会危害,对某些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从而影响到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通过深入分析苏州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往年毕业生就业数据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就业状况,力求发现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服务职能,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20年06期 No.12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季淑凤;
《剑桥中国秦汉史》展现了一个与国人看待中国历史不同的视角,可借以了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现状。该书采用"剑桥体"的编纂模式,在中西文化视域下,对史料采用批判的眼光,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历史事件进行重估,综合运用系统方法和文献计量分析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也存在着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借鉴太少,章节之间失联、衔接不够紧密、内容重复及冲突等不足。
2020年06期 No.128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王明前;
抗战前,晋察冀边区范围内的华北地区,以封建地租和高利贷作为主要剥削收入来源的封建地主经济仍然居于主体地位,晋察冀边区农村有着较强烈的减租减息要求。边区党和政府领导的减租减息斗争引起边区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有利于广大贫雇农、中农群众的变化,封建地主经济受到削弱,中农小商品经济成为边区经济发展的主流。
2020年06期 No.128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王浩淼;徐梓又;
隆武时期是南明在战略上从结纳土司转向依托农民军的关键时刻,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有很多,朱聿键及其地方大臣的个人私心是影响各地武装协同与配合的主要因素。西南土司军队在本土因受剥削而反抗,在浙东成为汉人竞争和兼并的对象,并在汉人的内斗下最终投降清廷,在江西因不从属于当地官绅而被分别对待,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2020年06期 No.12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杨林战;
《三国志》等史传记载的司马懿,虽大有智谋和战功,但从传统道德观看,是一个阴狠毒辣的野心家形象。而《三国演义》巧妙改造史传材料,通过正面强化和负面弱化,成功地美化了司马懿形象,把他塑造成一个忠诚的仁者形象,堪称"曹魏阵营中的诸葛亮"。《三国演义》之所以要美化司马懿,是主题规定性的需要,演义的基本主题是尊刘贬曹,美化司马懿及其后人可以看作是该主题的深化,在不违背历史进程的前提下,只有被美化的司马氏才有道德资本灭掉曹魏政权,从而在艺术中为大汉完美复仇。
2020年06期 No.128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田灵枝;邓景春;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电影作为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践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电影《长城》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借助好莱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中国文化符号融入大片,为中国电影践行文化自信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20年06期 No.12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李占伟;杨玉林;
身体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不仅要求我们将身体作为审美对象,而且还强调从身体的本体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审美现象。顾恺之作为中国首位有作品传世的人物画家与理论家,其画论是建立在魏晋玄学和佛学基础上的,可以说是魏晋玄学的美学在绘画理论上的完成,其中《论画》一篇是对魏晋画人名作的评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篇绘画理论,集中体现了顾恺之对于画作的评鉴思路,以及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故本文主要以《论画》为中心,通过分析顾恺之身体美学观念产生的政治、经济等背景,分析顾恺之的"传神写照""骨法"等观点下的"形神兼备"的身体观念,并探析顾恺之形神兼备的身体观念对魏晋乃至中国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2020年06期 No.128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王荣飞;梅翠平;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重要作品,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个人主义或尼采的超人哲学的角度来探析主人公马丁的悲剧命运,虽有学者关注爱情幻灭对马丁个人悲剧命运的影响,但对马丁和露丝的爱情缺乏深入本质的剖析。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对马丁和露丝的爱情进行解读,认为马丁和露丝的爱情在前期复现了骑士"典雅"爱情这一中世纪浪漫传奇的爱情范式,但在后期出现了较深刻的置换变形,对骑士"典雅"爱情呈一种颠覆之势。马丁的"典雅"爱情之路有助于理解马丁的行为动机和个人奋斗,而对"典雅"爱情的颠覆则有利于马丁人物艺术形象的提升,有助于理解作家杰克·伦敦的道德寓意和价值取向。同时,对经典作品中原型的解读和激活也使得读者和人物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2020年06期 No.128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韩江苏;
人体结构古今变化不大。甲骨文字形体保留着古人对人本身及社会生活反映的痕迹,因此把甲骨文侧立人字符与人体实物对应,根据文字孳乳原理,依据侧立人字符上指事符号形体及位置,甲骨文语境,后世人体文字字义的语言描述,考订与辨析了六个与侧立人相关文字的字形与字义,即■为项字,■为脊字,■为肚字,■为臀字、■为腘字、■为古代汉语中的脚字。侧立人孳乳的这几个甲骨文指事字及会意字,后世均变成了形声字。尽管是形声字,然语言描述身体各部位位置、典型特征及功能,恰与甲骨文侧立人字上的指事符号位置、形体完全对应,故这些甲骨文字有幸被释读。
2020年06期 No.128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胡永鹏;
肩水金关汉简的整理出版,为学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由于简牍残断、简文漫漶等原因,释文中存在缺释、误释的情况。本文根据红外线图版,并结合文例对73EJT9:151、73EJT23:338、73EJT24:138、73EJT31:30等简牍的释文提出校读意见,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020年06期 No.128 116-11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吕军伟;胡鑫;
语言接触是导致语言演变的重要外因,接触研究重视语言间影响的相互性及动态性,有利于揭示泰国人汉语偏误之本质及其汉语习得规律。现有对泰汉语名量词教学研究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主,未充分考究语言系统本身差异对偏误之影响,且忽视汉、泰语互协过程,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目前尚无研究立足语言接触视角探究汉、泰语名量词接触及对泰汉语名量词教学问题。基于接触视角系统对比汉、泰语名量词在类型、功能诸方面之异同,聚焦汉、泰语名量词接触及变化过程,进而探析以泰语为母语者汉语名量词的习得及教学问题,有利于突破现有理论视角及研究范式之局限,为汉、泰语接触研究及对泰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2020年06期 No.128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杨绪明;颜璐;
词汇手段是小说语言风格生成的重要途径,莫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典型例证。分析其词汇选用与独特语言风格间联系,可发现词汇类型不同,表达效果与风格特色也有区别:作品中的色彩词营造了绚烂且荒诞的环境氛围;方言词独具的乡土与通俗兼顾的韵味彰显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的拟声词能增添小说语言的形象感。
2020年06期 No.128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胡爽;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多元社会思潮的激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时代的去中心化传播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共同制约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基于此,必须坚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基本经验、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切实增进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020年06期 No.128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朱晓晗;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思政为例,详细介绍了在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教学实践,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课程实践表明,课程思政建设在保证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深化和拓展教书育人。
2020年06期 No.128 140-14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海霞;时斌;田建伟;
高质量的教育源于高质量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素质由其核心素质决定。本研究基于词汇学分析的原理编制了《初中教师核心素质词汇调查表》,利用专家评价、工作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初中教师核心素质进行建构,研究结果显示,初中教师的核心素质由6个维度28个素质要素构成,6个维度分别命名为:教学能力、师德师风、职业人格、宜人性、敬业和专业知识。并通过他评的方法对初中教师核心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2020年06期 No.128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郝涛;
实施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河南省顺应教师教育改革新形势,响应党和国家政策号召的重要举措。但在实施中,存在部分全科教学与传统分科教学的冲突、免费定向培养与功利性价值观的博弈、协同工作机制不顺畅等现实问题,必须通过卓越引领,强化实践取向、情怀养成与职业认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措施,复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初衷,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
2020年06期 No.128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赵鑫;
信息化教学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信息化亦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使其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以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戏剧模块的课堂应用为例,探讨了《幼儿文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也反思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020年06期 No.128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