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稿

  • 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嬗变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战略思想的形成

    孙金伟;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局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和对美政策,积极倡导和强力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战略思想,在实践上引领和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

    2021年03期 No.13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共产党宣言》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刘昭良;刘宝杰;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治本之举,决定党的建设效果。《共产党宣言》内含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对无产阶级政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性质的认识,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所揭示的无产阶级政党实践活动及其价值遵循,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准则;所描绘的未来社会发展愿景,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在建党10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持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吸收《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力量,并以此为基点将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1年03期 No.13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红旗渠精神研究

  • 论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工作作风

    王春丽;

    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的领导下修成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笔重要财富被传承学习。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实事求是、敢于担当、一心为民、信念坚定等优秀品质,是红旗渠能够修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宗旨的生动诠释。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析杨贵书记的群众工作方法与优秀品质,以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实践性参考意义。

    2021年03期 No.13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德育的价值基础与实践路径

    王衬平;

    红旗渠修建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它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思想观照。创新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德育实践的方式方法,可以通过在大学校园推广红色经典阅读、开设多学科立体式红旗渠精神课堂,以及对接高校"青马工程"等路径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从而使红旗渠精神的传承成为真正有机的系统工程。

    2021年03期 No.13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机制研究

    郝启秋;

    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创新的地方,而在大学生中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以及怎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接班人,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021年03期 No.131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短视频视域下红旗渠精神的传播与再建构

    苏林;

    短视频以其低门槛、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但是作为河南精神乃至中国精神的代表,红旗渠精神在短视频中的宣传并不理想。红旗渠精神要在当下传播和发展,就必须要完成短视频平台中的再建构,从内容、形式、创作主体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红旗渠精神在短视频中再建构的策略和方法,以此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小屏时代"的传播。

    2021年03期 No.13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周易文化研究

  • 朱谦之对《周易》的创造性阐释

    唐诗杰;

    朱谦之的《周易哲学》以《周易》为依托,借助一个历时性的阐释系统,引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建构了一套肯定世界真实无妄的非理性唯情论体系。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朱谦之对《周易》的阐释建立在他将《周易》视为"文本"而非"作品"的基础之上,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前理解,而且充分地利用了文本自身与其他文本间形成的开放式关系。朱谦之的这一阐释与言说方式,出于其解决人生观危机的需要,最终归结到建构普遍理论的学术关怀,这不仅使他在融汇中西文化上区别于新儒家,而且也使他的《周易哲学》在近代易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2021年03期 No.131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讼》卦之诉讼观

    魏晓立;

    《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法律思想,其中《讼》卦包含有朴素的诉讼观,如讼的起源、中正思想、息讼思想等,被《唐律疏议》等后世法律所继承,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来源。合理扬弃《讼》卦中的诉讼思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21年03期 No.131 40-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周易》传统思想及当代价值

    吴素红;

    《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讲仁义""重民本""尚和合""求创新"等传统思想,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伦理、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科学智慧之光普耀的当今,仍然历久弥新,给人启迪,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和当代价值。

    2021年03期 No.13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政法论坛

  •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的检视与完善

    董士忠;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提高调解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是化解纠纷、降低纠纷处理社会成本、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调解融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需要建立"司法、行政+社会机制"相结合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大调解、大保护格局,实现公权解决机制、社会解决机制、当事人自我协商机制的有机统一;构建司法程序、行政程序之内的调解与社会力量调解相结合的复合型调解模式,充分挖掘调解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调解立法,完善和强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集咨询、公证、调解、合理分流纠纷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遴选机制,打造专家型调解员队伍。

    2021年03期 No.131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论中国监察的特征、原则与功能

    韩兵昶;

    监察是国家有关机关依法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既进行综合监督制约,又调查处理公职人员不正确的行政行为,引导公职人员在阳光下行使权力,确保公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廉洁、高效、公正、合法运行。行使监察权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惩教结合、宽严相济。监察具有预防功能、惩戒的功能和反馈功能。

    2021年03期 No.13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巩书宏;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探索公立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意义重大。文章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为例,通过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突出政治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措施,全方位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廉政建设体系。

    2021年03期 No.13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史学研究

  • 从中西方神话的差异看中国文化的特质

    孙振武;张自慧;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写照,是初民生活经验和思想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是该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反映了其先民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决定了该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中国神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化育着中国人的道德人格、精神气质和审美意向。通过中西方神话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伦理、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内在品质之美、崇尚人类和平的文化特质。

    2021年03期 No.13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海上封锁国际法的创制

    杨辉;

    1909年的《伦敦宣言》是规范海上封锁实践方面最权威的国际法规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于封锁条件和战争态势的变化,为了加强对德国的海上封锁力度,英国逐渐背离了《伦敦宣言》中关于海上封锁的原则,在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基础上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原则,发展了对战区、远距离封锁、连续航行、违禁品等海上封锁国际法原则的新实践。海上封锁国际法影响了战时英国封锁法规的制定,反过来英国海上封锁法规的实践在背离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海上封锁国际法的原则。

    2021年03期 No.131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明代女式披风的形制源流考释

    张倍嘉;

    明代女式披风是14~18世纪汉族女服中的经典款式,其宽袍大袖的形制颇有唐宋遗风,体现着明代汉族女性端庄大气的审美追求。以往学界对明式披风的研究甚少,其源流发展脉络也模糊不清,该文欲进一步探究明式女子披风的形制源流,构建其形制演变的时空框架,梳理和阐述从宋代褙子过渡到明代披风的发展状况,明确明代披风与宋代褙子、唐宋大袖、明代大衫等对襟类女服之间的关系以及形制区别,进而丰富和完善人们对明代女性服饰文化的认知系统,同时发掘和展示传统服饰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

    2021年03期 No.131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文学研究

  • 郑玄注与高诱注对比研究——以《礼记·月令》注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注为中心

    江咏;

    虽然郑玄注经,高诱注子,但他们所注的经典有相互交叉的地方,且同受马融古文经学传承,却呈现出较多差异,故二者的注有对比价值。高诱师承卢植,其礼学渊源即卢植,高诱与郑玄注的差异部分体现了卢植与郑玄的差异。二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学解释和宇宙论方面。郑玄注多引用《礼记》,将《礼记·月令》《周礼》的历法信息打通,力图形成一套三礼融合的历法体系,而高诱解释礼学问题则以《周礼》为主。郑玄的宇宙论取自易纬,而高诱在宇宙论上则取自《淮南子》一系的阴阳五行学说。所处地域学术环境不同,是导致二人注经思想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1年03期 No.131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清代江阴缪鼎臣诗词简论

    吉梦飞;

    缪鼎臣生于江阴东兴缪氏家族,是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反映了时代之交士子的价值观和思想变化。缪鼎臣以其刚健浩然之气执笔,诗歌创作诸体兼擅,以五古为主,写景叙事为一体,言虽质朴亦含郁愤,癯而实腴;词作选调多样,因调赋情,不矜格律。他的诗歌风格劲健悲慨,言为心声;词风豪壮慷慨,别有寄托。对其人、其作进行研究,是对清代江阴地区地域文学的补充,也是对清末民初遗民的社会生活的进一步了解,同时缪鼎臣的文学创作活动是缪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便于勾连缪氏家族文学的发展历程。

    2021年03期 No.131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民国戏曲连环画《孝灯记》述论

    张同利;

    民国戏曲连环画《孝灯记》,上海文华书局线装石印,是民国连环画名家笔如花的重要作品。在民国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中,《孝灯记》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该文从作者、版式,内容及题材来源,人物形象、背景道具,以及价值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2021年03期 No.13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自然文学中符号的生态性——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符号学批评

    贾丹丹;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较早期的经典作品,它通过对比自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思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该文以生态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对这部作品进行再审视,发掘出了梭罗关于生态的一些认识论思考,如,自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性存在,而是以其符号内置的伦理属性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态价值;人作为认知主体,重视"技术"之于生活的意义,却忽略了"谋生""工具"等关系模式以符号吞噬现实的方式所造成的认识障碍;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功能圈中,意义关联的物质化遮蔽了原本潜存的递归性认识模式。

    2021年03期 No.131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语言学研究

  • 殷墟甲骨文中“■”疫材料的整理与研究

    王建军;任洗月;

    疾疫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重大民生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殷墟甲骨文有诸多反映商王武丁关注"■"疫的辞例,而且将其划分得比较具体。卜辞反映出在商朝单城发生的"■"病具有传染性强、扩散范围广、传播途径复杂、病源不明等特征,对此学界多有研究,但尚有诸多不到位的地方。鉴于此,文章通过梳理宾组卜辞,从中发现不少占卜传染病的辞例,所记录的时间、人物和地点等都较为具体。努力探索殷商时期的疫病现象,对于今天积极开展疫病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03期 No.131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秦始皇“书同文字”在“正用字”方面的历史功绩

    刘杨;

    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包括"正字形"和"正用字"两方面的内容。当今研究汉字的学者对秦始皇"书同文字"在"正用字"方面的效果认可度不够,认为秦、西汉早期汉字的使用仍然不规范。通过分析新发现的里耶秦简(一)8-461木方所记载的有关文字使用规范的内容,结合阜阳汉简《苍颉篇》、北大汉简《苍颉篇》的发现,可以断定秦始皇"书同文字"在"正用字"方面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2021年03期 No.131 112-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韩国留学生作文中的词语搭配偏误类型分析

    王晓初;

    文章把韩国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词语搭配偏误分为动宾搭配不当、定中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及其他短语类搭配不当四种类型。接下来,再从语法与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语法关系的偏误主要为词类选择不当引起的偏误。语义关系的偏误分为近义词意义差异引起的语义表达偏误和语义选择限制差异引起的语义表达偏误两种类型。

    2021年03期 No.13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用典翻译的“再语境化”可行性研究——以《习近平用典》为例

    李梦;

    习近平总书记以善于和精于用典而著称,其用典不拘于原文,善于转化以及为文本所用,具有新意和时代特征,从而形成了鲜明的话语风格。这些用典的翻译不仅涉及正确的解读,而且涉及了以"习式风格"为核心的话语构建以及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路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的"再语境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分析《习近平用典》中的5个用典原译以及目前公布的官方翻译,用"再语境化"原理解读官方翻译,认为《习近平用典》英译须基于当代语境重释用典,并融汇政治、历史、文化等多元因素。

    2021年03期 No.131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教育教学研究

  • 国际学校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体验调查与建议

    祁金善;

    随着国际学校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培养面向国际学校的学科教师成为师范院校改革的新领域。本文使用《大学生课程体验问卷》(CEQ)初步调查监控了某师范院校面向国际学校的教师职前培养课程教学质量。结果显示:其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的学习体验良好,认为在教师选配、综合素质提升、学习能力迁移和人文关怀上做得比较突出,但在听说训练、实践训练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不足。总体上该教师职前培养课程在"学生学习支持""目标与标准""学习量合理化"和"考核合理化"四个维度上改进空间依然很大。

    2021年03期 No.131 123-12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以“西迁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杨亚萍;南亚娟;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新时代所倡导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的典型体现。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三全"育人效果不佳、党团组织政治教育创新度不够、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有待进一步巩固等困境,本文以"西迁精神"为载体,探索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引导大学生承担历史使命,以及保证高校办学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2021年03期 No.131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中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共享意图

    郭翠菊;

    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与实习生培养院校即师范院校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是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渠道,是"U-G-S"协同发展教师教育的重要路径。这一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需要中小学转变陈旧观念,变被动接纳指导实习生为主动全面协同培养实习生,以共享意图为动力,以实习生指导为纽带,以共研课题为抓手,组建教师指导团队,加强协同培养方式和共研课题的研究,主动寻求共享意图,激发主动参与,强化内涵式发展,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1年03期 No.131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高校辅导员压力的形成及应对机制

    陈茜;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学生日常事务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很多职业压力问题,出现职业倦怠、身体和心理亚健康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该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探究辅导员职业压力带来的影响,提出压力调适的应对机制。

    2021年03期 No.13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课程思政研究

  • 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李敏;靳静静;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事业应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逐渐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为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天然的文化教育、德育美育、学术训练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本文试从建立文化自信、美育德育教学和引导学术训练三个层面,分析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实践。

    2021年03期 No.131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战“疫”元素融入《保险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教学实现

    郭素玲;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从疫情与《保险学》的同频共振入手,发掘战"疫"元素并融入《保险学》课程思政对提升育人效果意义重大。以疫情为基重构教学内容,加强疫情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实现专业知识、能力与价值塑造的完美融合,在教学改革中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并探寻以战"疫"元素加强《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2021年03期 No.131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中“三全育人”途径探索

    崔增辉;

    高校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一环,"三全育人"又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理念指导,二者同向共融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还存在育人主体缺失、育人过程间断以及育人方位不健全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高校劳动教育思路的固化、地位的矮化和成效的隐性化。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要推进全员育人,充实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队伍;落实全过程育人,整合高校劳动教育的培养过程体系;深化全方位育人,盘活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资源,进而构建起高校劳动教育"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为完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劲动力。

    2021年03期 No.131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