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稿

  • 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培育

    吴红云;王新灿;

    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增强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内在支撑,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既是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集中表现,也为锻造优秀共产党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就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1年06期 No.134 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胡丹阳;高君;

    高度重视并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论和实践主题。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的血肉关系,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考察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进程,得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农民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一切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尊重并发扬农民的首创精神,这是百年大党持续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基本经验,也对未来的"三农"工作提供了启示。

    2021年06期 No.13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红旗渠精神研究

  • 论红旗渠工地上的“五同”领导工作法

    曹彦鹏;

    "五同"领导工作法是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一种领导工作方法,其内容是干部与群众同劳动、同记工、同生活、同商量、同学习。林县县委及时总结并向干部群众推广,使这一工作法在全县遍地开花。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县委对工地上所有干部要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五同"领导工作法内容进一步升华并广泛运用。红旗渠工地上的"五同"领导工作法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化,其核心是密切干群关系。

    2021年06期 No.13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论红旗渠建设中的思维方法

    马东兴;马爽;

    红旗渠的筹建、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体现了问题导向、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科学思维等思维方法。

    2021年06期 No.13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论红旗渠的生态实践及时代价值

    邢淑莲;

    20世纪60年代修建在太行山麓的"人造天河"红旗渠,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不仅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而且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生态智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红旗渠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06期 No.13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周易文化研究

  • 《周易》古经“臲卼”释义辨正

    曹子男;

    《周易》古经"臲卼",即"卼臲"之倒文,急言为"橛";"橛"缓言为"卼臲"。橛,即门橛。门橛有限制门扉闭合过度的实用功能;门橛的设置也是上古礼制的需要,监狱门前的"橛"还有教化的作用。《周易》古经使用缓言"卼臲"是为了对文的需要;"卼臲"倒言为"臲卼",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2021年06期 No.13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帛书《昭力》疑难问题训释两则

    孙航;

    在帛书《昭力》中,"不乘朕名,以教其人"是以否定的形式强调卿大夫要"敬德""忠信""恭惠""慈让",意在告诫他们不要凭借胜名行事,防止"倨傲""期胜""薄人"乃至"贱人"现象的发生。"君以武为德,则大夫薄人,将军抵"之"薄"为"迫",始能契合语义由"仁"到"武"再到"利","将军"由"禁战"到"冒抵"再到"走利","大夫"由"恭惠"到"薄人"再到"贱人"之层层递嬗的阶梯关系。

    2021年06期 No.13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姚舜牧《书经疑问》以经解《书》的特色与启示

    于周;

    姚舜牧以经解《书》极具特色,引用他经具有训解字词、考订名物、补苴史事、经义互通、文献互见、以经证经六大条例,引经实践富有个性化色彩,引经范围较广,以《易》《诗》《礼记》为主,但引书多凭记忆,对史籍利用不足。其解喻结合的做法既对经书字词加以训释,又关注不同文献在义理层面的相似性,注重不同经书间的关联性,从而达到融合的境界。姚舜牧已经有了一定反叛宋学的倾向,《书经疑问》敢于质疑《书传大全》,应当将姚舜牧视作导向"回归原典"运动的重要一环。

    2021年06期 No.13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综述

    王志轩;庞子文;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共论周易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义理易学""象数易学""周易科学应用""周易文化史""历史文献"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对周易文化进行了阐发,象数与义理兼顾,理论与实践辉映,对当前周易文化在传承、保护、研究、创新以及申遗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富有建树、推陈出新的学术观点,有力助推了周易文化创新发展和易学研究走向深入。

    2021年06期 No.13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政法论坛

  • 网络道德规范的历史与新时代转化

    贾伟玮;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享受网络带来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其催生的道德难题,这就需要建立适应新时代环境的网络道德规范,例如无害自主、尊重负责,诚实可信、兼爱共享,明辨是非、文明高雅,节制慎独、虚实统一等。同时需要各机制的保障:加快网络技术进步、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丰富网络道德实践、强化网络法律法规、发挥网络舆论监督功能,以及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2021年06期 No.13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中美新冠疫情治理的差异及其根源分析

    李倩;李庆四;

    新冠疫情大流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共危机,中美两国的应对机制不同从而造成了治理效能的差异。在治理机制层面,理念认识、决策机制及运行效果的三重差异固然造成两国不同抗疫效果,但制度构建与运行无疑是更核心因素。中美在政策立场、政治体制、政党制度以及制度协调能力等方面凸显两国根深蒂固的政治制度差异。百年大变局叠加疫情影响,世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尽管两国存在根本制度差异,但从公共危机治理前景角度看,中美仍拥有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利益。

    2021年06期 No.134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阎武;

    在农村土地依法流转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流转程序非法化、合同签订有瑕疵、流转监管不到位、流转服务不及时。究其原因,主要是集体所有产权主体界定不明;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等。为了维护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从法律确权与维权维度、市场调节与规范维度、政府服务与保障维度出发,维护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合法权益。

    2021年06期 No.13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新时代高校法治建设的价值内核与实践进路

    郝涛;

    高校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道德教育,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优化课堂教学,善用新媒体,强化顶层设计等手段,重点加强对高校管理者和高校师生的法治理念培育,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06期 No.13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史学研究

  • 罗马共和国显贵群体中收养现象探究

    蔡丽娟;钟典晏;

    收养是罗马社会中的特殊现象,在显贵维持家族政治优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和国中期以后,显贵群体长期主导罗马政治,他们政治优势的传递主要依靠继承。当血缘继承遇到困难时,收养就会成为一种补救措施。收养产生两大方面的作用:第一,它是一种保证继承延续家族的策略;第二,它还是一项政治策略,帮助显贵巩固政治联盟,提升显贵的政治竞争力。

    2021年06期 No.134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民国城市生活中的政治视野

    高路;

    民国市政界和城市执政者一直都在将城市文化纳入政治的范畴里,力图建构一种政治性的城市文化以抵制过分的世俗化。这种思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事实上民国时期城市政治文化的建构理想并未实现。

    2021年06期 No.13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二辰丸”事件中的日本外交策略

    陈珍;

    明治维新后,日本接受了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思想,决定通过侵略朝鲜、中国等亚洲国家,以弥补被西方列强抢夺的利益。在对外侵略过程中,日本意识到仅靠本国国力,力有未逮。因此,在20世纪初结成日英同盟,并签订《日法协定》《日俄协定》等条约,改善了日本的外交环境,使日本外交策略更加灵活。1908年"二辰丸"事件的交涉过程中,日本在对清政府进行威逼利诱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以夷制华"的策略,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2021年06期 No.13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文学研究

  • 论女性诗学关键词“姐妹情谊”

    赵思奇;牛露;

    "姐妹情谊"作为凝聚着女性情谊的同盟关系,既是对抗他者秩序的情感基础,也是女性构建传统的重要方式,体现着女性群体之间相互团结、共同支持的美好愿景。但通过西方女性诗学内部比较研究及西方与中国女性诗学的比较研究发现,"姐妹情谊"在实际建构中困难重重,现实可能性受到质疑,不仅因为不同女性群体之间有着历史、文化的差异,而且同一女性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冲突,使得"姐妹情谊"呈现出一种既不可或缺又脆弱易碎的矛盾性。

    2021年06期 No.134 88-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南非华人成长录》中的中国形象

    代学田;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形象日益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相关学术研究也热火朝天,成果斐然。但是,非洲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尚有不少空白。勾勒何菲黛《南非华人成长录》中的中国形象,揭开了非洲文学中中国形象的一角。在何菲黛叙写的同中国有关的器物、食物、药物背后,一个落后且停滞不前、野蛮、愚昧的中国形象呼之欲出。

    2021年06期 No.134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对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人生哲学透视

    黄静;

    《热爱生命》是著名美国文学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利用白描和写实的艺术手法和层层铺开、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描写了一位在荒野中独行的淘金者,在环境极度恶劣、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和病痛、寒冷、饥饿、猛兽抗争和搏击的历程,演绎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这部作品是对生命礼赞的佳作,令人为之感动、震撼和鼓舞。小说除了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带给读者强烈的视听盛宴之外,《热爱生命》的字字句句中蕴含着深度的人生哲学,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与关于生命的思索。

    2021年06期 No.13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论南社韩国诗人申圭植《儿目泪》的特点

    张娅晓;

    申圭植的诗集《儿目泪》中收录了大量的汉诗,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或写自己的流亡情怀,或写友人间的互动赠答,或写友人逝世的哀伤,或写其政治上的见解。其诗歌能够活用典故与意象,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诗词风格悲壮。总之,对申圭植文学创作的研宄,对我们考察韩国汉诗史、南社诗人群体、爱国文学和中韩外交文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021年06期 No.134 104-10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语言文字研究

  • “工”字补说

    黄一村;

    研究者多认为西周早期金文中的"工"字与甲骨文中的"工"字存在演变关系,通过排列分析字形可以发现二者是来源不同的两种写法。曾国文字中的"工"字可能是由西周早期金文勾廓而来。西周金文中的"工"字可能取象于斧头一类的生产工具。

    2021年06期 No.134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杞县方言“给+NP_(处所)+VP”源流演变

    杨威;

    河南杞县方言中的"给"除了具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外,还可以用作处所动词和处所介词,当用作处所介词时,形成"给+NP_(处所)+VP"结构。"给"介引处所名词的用法是"给"在杞县方言里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虚化等级更高。

    2021年06期 No.13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基于语料库的《八佰》英文报道研究

    马瑶瑶;刘辉;

    外国媒体对《八佰》的关注焦点包括影片的商业价值和意义、内容和制作及与《花木兰》这部影片的对比,肯定了其商业成就、开创意义及制作中的工匠精神。各类报道对该片情节的评论褒贬各半,对其主题意义则以肯定为主,认为影片最大的亮点体现在视觉效果上,最大的不足为情节内容。有媒体认为,影片视效逼真,角度独特,并且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2021年06期 No.134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教育教学研究

  • 英美文学教育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王亚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的严峻形势下,全世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其文化内涵直接体现在相关的文学作品中。跨文化意识反映了理解文化和处理文化异同的敏感度。高校英语教师多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文化因素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英美文学作为重要教育手段,为大学生搭建认识世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台。文章对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渗透英美文学教育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价值和途径进行探讨,重点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全球胜任能力。

    2021年06期 No.134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的根基及培育路径

    刘少宝;田起香;王一安;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从红色文化自信的根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的路径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尝试厘清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培育中的相关问题。

    2021年06期 No.13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后教学法视域下外语教学改革探究

    郭亚卿;

    后教学法是一种灵活、开放的外语教学新理论,与我国的素质教育主张相契合,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文章对后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以及后教学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教学策略和微观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后教学法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期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外语教学事业迈上新台阶。在宏观教学策略方面,要转变思路、更新理念,有的放矢地改革课程设置。微观教学方式方面,要加强训练、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2021年06期 No.134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探讨

    高兴;

    为了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工作,既要遵守"问题式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性质和特点,遵循价值引领、文化熏陶、思维训练、审美教育、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教学原则,在设计策略方面注重多维度的问题指向、多层面的问题反思、多视角的问题聚焦、多阶段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的问题类型,从而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的课程特色。

    2021年06期 No.13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课程思政研究

  • 外国文学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董亮;

    外国文学史既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科目,也是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前沿阵地,因此该课程应更积极主动地挖掘思政元素,避免成为西方文化的传声筒。该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应涵盖修订教学大纲、挖掘作家作品的思政元素、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内容,引导青年学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明文化,帮助其树立四个自信。

    2021年06期 No.134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探索——以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中心

    张璐;

    为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高校文科专业课教学应强化课程思政教育,通过多样性和系统化的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坚持品德与能力并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阐释和启蒙的深层功能,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家国情怀。该课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和实践都应紧密围绕思政引领、育人为先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2021年06期 No.134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张燕;田伟华;

    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步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热点,它是实现高校"三全育人",提升大学生整体道德核心素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着教师意识不强,内容定位不准,教学方式不灵活,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尝试从有效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灵活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以及平衡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间的张力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增强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021年06期 No.13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基于VSBPC模型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

    张焕敬;

    课程思政是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首先分析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其次分析思政元素融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再运用VSBPC模型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21年06期 No.13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